必赢626net入口|主页(欢迎您)

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内蒙古草原家畜与草地遗传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最丰富的动植物基因库,是我国重要的草牧业生产基地。蒙古牛、蒙古羊、蒙古马、蒙古驼等蒙古系地方品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省区。内蒙古草原面积达8,666.7万公顷(13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4,生长着1000多种饲用植物,草地资源生物总储量约为680.8亿公斤,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

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家畜资源优势,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率先开展了以家畜体外受精技术为主的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与繁殖生物技术研究。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由旭日干院士创建于198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以家畜体外受精技术为主的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繁殖生物技术研究。1989年03月,在旭日干教授的主持下,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例试管绵羊;同年8月,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例试管牛。2000年08月,实验室被遴选为“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实验室成为“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经过数年的努力,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以及开放交流与运营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在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方面,重点开展了生殖细胞的发生机制、受精机制、早期胚胎发育机制、体细胞克隆机制、着床发生机制等研究,取得了若干创新性成果。完善了体细胞克隆研发体系,牛、羊体细胞克隆理论研究与集成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以牛、羊及小鼠为研究对象的精原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组织干细胞与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研究团队;高产优质肉牛与高产绒量绒山羊新材料研制与新品系选育,取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科技厅领导和内蒙古大学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9月,依托内蒙古大学,以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为主体,整合生命科学学院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相关科研力量,科技部批准成为“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立足内蒙,面向全国,瞄准国际前沿,发挥内蒙古地区家畜遗传资源优势,以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家畜生殖调控、遗传繁育和遗传与环境互作三个研究方向,创新生殖调控理论、创新育种技术、解决繁殖瓶颈问题。

实验室坚持科技创新,坚持特色发展,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固本强基、守正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和实验条件建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着力解决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服务于畜牧业发展与草原保护“双赢”的总体战略目标,支撑引领我国绿色草原畜牧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自治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欢迎访问“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